首頁|新聞|軍事|汽車|游戲|科技|旅游|經(jīng)濟|娛樂|投資|文化|書畫
嶄新的2011年,仍有很多老年人無法擺脫慢性病的困擾。大多數(shù)慢性病患者常走這樣的套路:疾病早期滿腔熱情,齊抓共管;以后麻痹大意,置之不理;晚期臨渴掘井,亡羊補牢。專家表示,治病跟打仗一樣,“用兵之道、以計為首”。下面為慢性病患者獻上“12計”健康錦囊,敬請關注!
備戰(zhàn)動員篇
第1計:未雨綢繆
大多數(shù)慢性病都有一定的遺傳性,為防止其他家庭成員重蹈覆轍,生活中應避免發(fā)病誘因,如忌貪食、忌酗酒、多運動、多微笑、少熬夜、少發(fā)愁等,這在很大程度上能減少多種代謝病的發(fā)生,如糖尿病、高血脂、脂肪肝等;低鹽飲食則可減緩高血壓的發(fā)病進程。
第2計:管住嘴巴
肥胖、脂肪肝、高血脂、糖尿病、高血壓、痛風等無一不與飲食有關。對于所有的慢性病,飲食治療是共同的基礎。把好入口關,杜絕營養(yǎng)過剩,減慢進食速度,降低精細食物比例至關重要。
第3計:安步當車
對于慢性病患者來說,邁開雙腿安步當車,讓身體多付出一些活動來增加機體應承受的負擔很重要。合理運動對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高血脂等慢性病具有重要的輔助治療作用。
第4計:上通下達
人們常對影響進食的疾病非常重視,而對排便的問題常常忽視,其實便秘是誘發(fā)腦出血、心肌梗塞的一個重要原因。因此,在日常生活中,應養(yǎng)成有意識地排便習慣(誘導便意),做排便操(揉肚、收腹、提肛),多飲水,適量進食粗糧,必要時選用通便藥物。
實戰(zhàn)演練篇
第5計:防微杜漸
一般來說,慢性病早期癥狀輕,很容易控制,一旦進入晚期,則痛苦不堪,而且治療起來也相對困難。所以,控制和監(jiān)測異常指標、預防并發(fā)癥是治療慢性病的主要目的,一定要防微杜漸,切勿掉以輕心。
第6計:訓練有素
看病之初,患者要學會掌管自己的“醫(yī)療文件”,各種檢查單據(jù)、病歷等都應按時間順序整理好。有些認真的患者,以“一覽表”的形式將化驗單和治療內(nèi)容分別記錄,有利于醫(yī)生從中找到疾病變化規(guī)律。
第7計:習以為常
對于慢性病患者來說,要學會把疾病的治療過程,融入到日常生活中,如餐前服用降糖藥,起床服用降壓藥,這些習慣就像洗臉刷牙一樣自然,久而久之就會習以為常。
第8計:知己知彼
了解疾病、了解自己的病情,在“作戰(zhàn)”中知己知彼。通過正規(guī)渠道了解治療疾病的注意事項、藥物用途、醫(yī)院專家特長等,為自己找到可以信賴的醫(yī)院和醫(yī)生,配合治療,并在長期治療過程中善于總結(jié)經(jīng)驗,少走彎路,做一個聰明的求醫(yī)者。
第9計:有的放矢
每個慢性病患者都有特定的控制目標,藥物治療一般分為控制量和維持量?刂屏渴前巡徽5闹笜(如血糖、血壓、膽固醇等)通過治療達到正;蚪咏;維持量是指能夠維持指標正常的最小長期用量。因此,要經(jīng)常監(jiān)測或復查相應的指標,以了解自己的治療是否達標。
第10計:從長計議
慢性病的發(fā)展一般分為幾個階段,每個階段的藥物治療目的可能大為不同。比如最開始的治療,既要控制癥狀又要達標,既要指標改善又要保存實力(身體抵抗力),所以,患者不能急功近利或因噎廢食,更不能飲鴆止渴。
鏖戰(zhàn)心理篇
第11計:隨遇而安
慢性病需要長期甚至終生治療。身體承受能力下降是慢性病患者的共同特點,思想壓力過大會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、高血壓患者血壓升高、冠心病患者突發(fā)心梗等。因此,學會隨遇而安的心境是慢性病患者的必修課。
第12計:自得其樂
苦悶、焦慮、抑郁、驚恐、厭世等消極心理常會困擾慢性病患者。所以,要經(jīng)常保持愉悅的心情,對人寬容、邀友小聚、精心打扮、感激家人等。
相關推薦:
(責任編輯:mobei)